【“话”说营商.走基层】系列报道②
“今年大伙儿过个好年”
2024年尾声渐近,熙攘的集市里、红色的对联里,跨年气氛已开始悄悄地弥漫在眉山市东坡区的街头。
穿过烟火气升腾的市区,走进眉山经开区顺江大道北段,在某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员工陈大姐正在正忙碌着,操作着公司新引进的智能化包装机器为产品打包。
“李总说了,今年大伙儿过个好年!”陈大姐开心地告诉记者,现在手里做的是公司今年的最后一批订单,完工后就可以提前放假,与家人共度团圆年。
“这个月的工资提前发放,年底还有红包。”陈大姐盘算着要准备的年货,还有给儿子准备的压岁钱,整个人笑得格外灿烂。
作为眉山本地人,陈大姐是该公司的第一个员工,也是生产线上的外包组长。公司订单源源不断,新型智能化包装机器使得工作变得轻松,提前放假还有奖金……这样的好光景,两年前的陈大姐“简直不敢想”。
两年前,也是春节前夕,公司濒临破产,工资发不出来,四十来岁的陈大姐面临着大龄失业的危机。那一年,她除夕夜都过得忧心忡忡。
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涉及保健、营养、消毒等领域,总投资过亿,原是市内优秀企业。2022年初,由于资金链断裂等原因,该公司以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眉山市东坡区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
同一时间,公司的40名工人以拖欠工资为由申请劳动仲裁。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豆敏多次翻看卷宗,并多次向审判长、办理破产案件的资深法官陶剑请教。合议庭就该企业保健产品批号这一重要“无形”资产,多次到公司实地查看,到税务、市场监管局、食药监局等部门走访调研,向省上相关部门咨询。
经审慎研讨,合议庭判断——公司还有生机。
“该公司有保健食品生产销售资质证书、有产品批号,产品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有重整价值。如果按照清算程序走下去,公司破产、员工下岗、资质和产品批号失效,而最具有价值的生产线设备停运之后只能当废铁处理。破产案件管理人分析计算,在清算情况下,普通债权人的受偿率为零。”豆敏认为,公司仍有存续价值,当下主要困难是临时债务太重,缺乏即时清偿能力,破产重整是更优的选择。
即使受理为破产清算案件,法院始终没有放弃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帮企业寻得“新机”。在此期间,经征求债权人意见,管理人将公司交由第三方承包经营,保护生产线设备的现有价值,留住技术工人,维持产品在市场上的活力。
2022年8月,经管理人申请,东坡区法院依法裁定对公司进行重整。公司自此走上重生之路。果然,公开招募后,很快有投资人“相中”该企业,经过多轮谈判,投资人决定“接手”公司。
2022年12月30日,东坡区法院裁定批准该公司重整计划草案。
10天后,投资人资金全部到位。
4个月27天后,公司进入重整计划执行阶段。
公司注入新力量后成功全面复产,40名“老”工人全部返工,公司很快告别无订单状态,摆脱债务困境。
2024年产品销量节节上升,发展情况良好。
陶剑、豆敏法官到企业新开的零售店回访。
“豆法官,现在公司有70多名员工,生产线全部智能化,产品销路也好,我们在城区的零售店开张了。”在回访企业时,公司负责人高兴地告诉豆敏,目前公司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还将业务范围拓展到零售市场。
“夏天新装了空调,老板还请了新大厨,食堂饭菜味道巴适,园区的其他朋友们都羡慕呢……”陈大姐带着一股子热情劲儿,分享起在公司的“新”生活,满是感谢和自豪。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试金石”。眉山法院坚持做优司法服务,全力护航眉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市法院审结破产案件13件,化解不良债权115.89亿元,盘活资产59.45亿元,妥善安置职工625名,2家企业通过破产重整获得新生。
法治的细节,体现在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里;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温度,彰显在地方的百业烟火中。
今年是四川“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年”,眉山法院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为市场增活力,为企业维权益,为生活添保障,用行动写担当。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各类经营主体的获得感怎么样?群众的幸福指数如何?
法槌起落,年至尾声。眉山中院邀请媒体记者,共同推出【“话”说营商.走基层】栏目,走进企业忙碌的生产线,踏上重焕生机的土地,分享职工的过年喜悦,在信件中、话语间、故事里,感受每一起案件背后的司法温度与法治力量。
系列报道,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