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硅片装入上料容器后,自动导引车前来托举并沿着固定线路运送至目的地……在丹棱县经开区的某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光伏公司)生产车间内,身着黄、蓝、白各色工装的工人们有序忙碌着。
今年7月,因收不回货款,该公司一度资金链紧张,陷入上游供货商催款,差点发不出工资的困境。“法官包干调后,12天拿回了618万欠款,这个欠款风波没有发展成大问题。”公司法务李女士感慨道。
2024年初,某机械公司与光伏公司签订了2343万元的电池片买卖合同。机械公司前期支付1725万元后,光伏公司按合同交付了全部电池片。然而,机械公司却以资金紧张为由,一直不支付余下的618万元货款。
“催了好多次,他们各种理由说很困难,就是拖着不给。行业竞争激烈,回款情况可能会严重影响公司后续发展。”李女士回忆,当时公司决定通过诉讼途径追回欠款,已做好了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
7月5日,驻园区服务站的联系法官张蓉知晓该案件后,建议公司通过非诉讼程序解决。“诉讼解决花费时间长,建议先调解,同时申请诉前保全。”拿着企业准备的诉讼材料,张蓉分析最优解决方案。
“涉企纠纷马上调”。机械公司在外地,张蓉就通过线上开展调解。
在与买方公司沟通时,她发现该公司有付款能力,但选择一拖再拖。张蓉8次与公司负责人联系,告知被法院判决还款的后果及风险。
同时,法院迅速通过诉前保全措施,冻结了机械公司账户资金。
7月17日,机械公司主动联系光伏公司和解,一次性付清了618万元货款。
“从把材料交给法官开始算,只用了12天。太感谢了!”公司的难题解决了,李女士为法院的效率点赞。
2023年底,丹棱县法院“五调融合”化解涉农产品纠纷工作法被中央政法委评为全国104个“枫桥式工作法”。2024年,丹棱县法院将“五调融合”工作法拓展到工业领域。
“‘五调’包括‘涉企纠纷马上调’‘企业问题包干调’‘快速解纷线上调’‘疑难纠纷联动调’‘类型纠纷示范调’。”张蓉介绍,法院在县内园区内设立了诉讼服务站,建立企业需求快速响应机制,10名法官全覆盖园区66家企业,全链条服务企业项目落地、发展、塑优的纠纷化解。
2024年,丹棱县法院共受理各类涉企纠纷149件,调处成功81件,平均审理时间7.2天,其中涉企诉前调解43件,调解率53.09%。
眉山法院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提升诉讼服务效能,2024年全市法院审结涉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案件2836件,帮助企业回笼资金18.67亿元。
法治的细节,体现在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里;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温度,彰显在地方的百业烟火中。
今年是四川“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年”,眉山法院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为市场增活力,为企业维权益,为生活添保障,用行动写担当。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各类经营主体的获得感怎么样?群众的幸福指数如何?
法槌起落,年至尾声。眉山中院邀请媒体记者,共同推出【“话”说营商.走基层】栏目,走进企业忙碌的生产线,踏上重焕生机的土地,分享职工的过年喜悦,在信件中、话语间、故事里,感受每一起案件背后的司法温度与法治力量。
系列报道,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