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11月6日,东坡中学法治副校长、市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陈卫东,市法院刑一庭副庭长张小芹,市法院干警、二级心理咨询师林苹,一同走进东坡中学,开展了一场关于学生心理状态的座谈会。东坡中学党支部书记吕向阳及学校领导,初一、初二班主任、学生及部分家长参与此次座谈。
首先,陈卫东与家长和学生们就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你觉得与父母之间存在代沟吗?”
“除了学习你的爱好是什么?”
“你认为自己了解孩子吗?”
“平时你们如何沟通?”
随后,市法院干警、二级心理咨询师林苹从心理学角度讲解了如何建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林苹指出,许多家长和老师尝试与孩子沟通却屡屡失败,主要问题在于沟通方式。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每次下班回家,都会保持兴奋的状态,用鼓励的语气询问孩子今天是否开心,并乐于聆听孩子讲述校园中的日常。她强调,“父母不能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孩子建立沟通,‘蹲下来’沟通指的不是状态,而是平等交流的心理准备。”
市法院刑一庭副庭长张小芹以案说法,从金钱观、社交观、从众心理以及自我价值实现四个方面,向在场的老师、同学和家长剖析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她强调,家长在未成年人普法教育中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许多违法犯罪案件中的未成年人均存在与家长不同程度的沟通障碍,因此有效的家庭沟通尤为重要。
陈卫东指出,关爱未成年人的心理状态应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从未成年人自身出发,管理和引导其心理状态;二是加强家校合作,教育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学习做人的道理,家长应更多地参与孩子的成长;三是社会应承担起责任。进一步引导和带动全社会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
最后,学生家长向法官咨询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此次座谈会,不仅增强了家长、学生和教师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也为构建和谐的家庭沟通环境提供了实际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