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院新闻
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4-07-08 14:43:42 打印 字号: | |

进一步健全诉调对接机制,推进矛盾纠纷化解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满足人民群众多元、高效、便捷的解纷需求,7月5日,市法院举行商事调解组织、特邀调解组织(员)签约颁证仪式暨新闻通气会。

市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陈卫东,市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颜毅参会,市诉调对接中心主任刘正国主持。17家特邀调解组织和10名特邀调解员代表参加仪式;四川新闻网、封面新闻、眉山日报、眉山电视台等近十家媒体参会。

仪式上,市诉调对接中心专职副主任宋林蓬宣读了《四川省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聘任特邀调解组织及特邀调解员的通知》。6月份,市法院通过申报、甄选、公示等程序,公开选聘了特邀调解组织17家,其中商事调解组织7家,人民调解组织10家;特邀请调解员42名。


陈卫东代表市法院与7家商事调解组织签约

当前,眉山正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市法院顺应新时代矛盾纠纷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规律,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向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发展,甄选了7家商事调解组织,此次集中进行签约,力求携手探索一条具有眉山特色、可借鉴推广的多元解纷之路。

陈卫东为特邀调解组织颁发聘书

颜毅为特邀调解员颁发聘书

特邀调解制度是人民法院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举措,特邀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是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重要力量。多年来,眉山法院聘用的特邀调解组织和特邀调解员认真履职、尽心工作,同法院一起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共同促进了眉山社会的繁荣安定,共同创造了多元解纷“眉山实践”经验。

最后,市诉调对接中心专职副主任李建伟通报了多元解纷“眉山实践”近年来主要工作成效和未来创新发展工作重点。

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工作是眉山的一张靓丽名片。近年来,眉山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始终坚持党政主导、法治保障、多元共治的纠纷治理路径方向,大力推进构建“法治化、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模式,推动多元解纷“眉山实践”创造了系列成绩。“五调融合”涉农产品纠纷化解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被评为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保调赔防诉”医疗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先后获评最高人民法院“十大最具创新一站式建设改革创新成果”、“全国法院一站式建设十大典型经验”,成功入选中央政法委“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创新经验”。2023年,全市法院一审民商事新收案件同比下降1.9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5.23个百分点。眉山万人成讼率比全省平均值低29.45%,眉山进京到省上访总量持续位居全省末位。

下一步,眉山法院将从四方面发力,推动多元解纷“眉山实践”再写新篇。

强化党政主导力度

 准确把握和遵循纠纷解决规律,坚定不移走多元解纷“眉山实践”的法治化、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之路,着力推动在市级党政层面出台推进“五化”工作意见,增强党政的核心引领力和推动力。

完善诉调对接体系

健全以市诉调对接中心为大脑,六个基层法院诉调对接中心为分中心,21个人民法庭为基地,村(社区)和行业部门(单位)为站点的"1+6+21+N"诉调对接工作体系。新建诉调对接中心。全面引入商事调解、人民调解、律师调解、公证、仲裁等多元解纷机构入驻,真正实现“一站式”多元联动高效化解纠纷。

优化“调立审执访”解纷流程

坚持将调解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信访全链条,打通调解与立案、审判、执行、信访有序衔接、快速转换的各流程环节,全面强化“诉前调”“诉中调”“执前调”“访调接”,推行二审案件调解,努力实现调解效果和审判质效两促进、双提升。

推进多元解纷智能化

研发眉山法院“苏服调”信息系统软件,形成上下贯通市法院、基层法院、派驻法庭、法官工作站,横向贯通“调立审执访”立体化在线纠纷流转新模式,实现与重点行业部门、乡镇(街道)、村社(社区)、网格、企业及公证、仲裁等非诉解纷组织的在线指导、在线培训、在线调解、在线司法确认等功能,真正实现“一张网”多元联动智能解纷。



 
责任编辑:市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