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到2012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诉非衔接改革”试点法院,再到如今形成新时期诉源治理“眉山模式”,在推动诉源治理工作过程中,四川眉山法院一直思考在前、谋划在前、实施在前。
近年来,眉山法院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将“三苏”法治文化与诉源治理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推动多元解纷工作,为眉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群众高品质生活提供了更加高效的司法服务。
延伸解纷触角
提升群众解纷体验
“你们离法庭远,不用下山了,在村委会等我们,那里有我们的联络点,我们马上就过来。”这是洪雅县人民法院柳江人民法庭庭长杨龙经常答复群众的一句话。
走进柳江法庭,有一句“让老百姓走的路由法官来走”的便民承诺格外引人注目。为了方便当事人诉讼,巡回审判是柳江法庭的工作常态。作为全国“大调解”工作体系的发源地,柳江法庭不断汲取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髓,推动纠纷妥善化解。
在四川省洪雅县“黄妈妈个人调解工作室”,该县人民法院干警与调解人员共同参与案件调解工作 供图 四川省洪雅县人民法院
2023年3月,一场调解“坝坝会”赢得了当事人和四川省人大代表的高度认可。
在一起交通事故中,一位80岁的老人不幸去世,老人的儿子李某诉至柳江法庭,要求保险公司及交通事故责任人赔偿相关损失,共计30余万元。诉讼过程中,张某和她的两个儿子申请作为原告参与该案诉讼。张某称,1992年起,自己与去世的老人便以夫妻名义共同居住生活,至今已有30余年,形成了事实婚姻关系,且她的两个儿子对老人尽到了部分赡养义务,形成了事实上的继子女关系。
了解案情后,承办法官认为,由于李某和张某关系不融洽,如果仅就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简单地一判了之,双方极有可能因为赔偿金分配问题再度诉至法院。
两位当事人均居住在偏远的高庙镇黑山村,且张某已年逾80岁,身体欠佳。为方便当事人、避免重复诉讼,柳江法庭决定到黑山村开展巡回调解,将交通事故赔偿与赔偿金分配问题一并化解。
为更好地促进案结事了、政通人和,柳江法庭邀请四川省人大代表黄文珍、黑山村党总支书记李福华参与案件调解。在多方耐心劝导和释法明理下,最终,李某和张某约定好了赔偿金的分配比例,张某的两个儿子自愿放弃了分配份额,各方达成了和解并签订调解协议。
“没想到我们这个事能够这么快就圆满解决,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你们到现场来进行案件调解,既照顾了我母亲的感受,又免去了路途奔波,给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调解结束后,张某的大儿子激动地说。
“我经常和柳江法庭一起化解矛盾纠纷,真实地感受到,法官是真正在为当事人设身处地解决问题。”参与调解的黄文珍代表对法院工作称赞道。
这是眉山法院践行“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近年来,眉山法院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将工作触角延伸至纠纷发生前的预防和纠纷解决后的衍生防范,以减少包括诉讼纠纷在内的各类纠纷为目标,推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实现从关注纠纷事后化解到重视纠纷源头预防、从追求减少诉讼案件到追求减少各类纠纷发生、从就纠纷解纠纷到融入社会治理、从具体做法到机制体系的全面转变,探索构建起新时期诉源治理的“眉山模式”。
“眉山法院坚持便于当事人参与、便于解纷人员工作、便于相关部门管理的原则,不断提升眉山多元解纷的智能化水平,探索出‘前端解纷’‘诉讼服务’‘诉调对接’智能化的三重路径。”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辅导室主任樊俊介绍。
此外,为进一步推动矛盾纠纷的有效化解,眉山中院联合眉山市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在全市推动“诉源治理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从党建引领突出、硬件设施完备、解纷制度健全、治理成效良好、法治保障完善五方面考量,以示范创建为抓手,积极推进基层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截至目前,眉山市已成功创建120个诉源治理示范村(社区)。
打造智慧平台
提供诉源治理新力量
“调解人员只需打开微信,登入‘智调助手’小程序,就可以在线‘抢单’选案,矛盾纠纷基本情况、调解期限、补助金额等信息一目了然,随时随地都可查看。‘抢单’成功后,系统还会通过12368司法服务热线实时发送短信确认……”走进东坡区人民法院调解中心,智能化的调解平台令人耳目一新。
据介绍,针对调解人员流动性强、专业性不足、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东坡法院创新建立以调解中心为解纷基地、以“抢单制”为分案方式的全新诉前调解模式。
“以竞争方式委派案件的模式,充分尊重了调解人员的个人时间和专业特长,兼顾了法院与非诉解纷力量之间的供需平衡。”东坡法院立案庭庭长吴燕伶介绍,“智调助手”将适时提醒调解人员在20天内调解结案;对于30天内未调解完成的案件,将自动转为立案,以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同时,对于连续两个月每月未达到最低“抢单”数量或连续三个月每月调解率低于50%的调解人员,施以暂停“抢单”等措施。
为了破解“案多人少”的矛盾,对于一些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纠纷,东坡法院引入各方力量,聘请特邀调解员,协助诉前调解,推动矛盾纠纷从终端裁决向前端化解,形成诉非联动。
“东坡法院调解中心组建了一支包括68名专业人员的特邀调解员队伍,为其提供特色调解室、办公室、综合服务前台等专业调解场所。同时,与26家调解组织开展合作,为当事人寻找纠纷化解的最佳方案。”东坡法院副院长李艳介绍。
据了解,东坡法院实行以诉讼辅导为中心的登记立案模式,将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打造成辖区矛盾纠纷集散枢纽和非诉衔接中心,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诉前调解模式,实现大量案件“诉非”分流,推动非诉解纷向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在完善的运行保障、有力的激励机制和创新的运作流程之下,东坡法院非诉解纷、诉调对接创新机制成果斐然:2021年10月机制运行以来,共分流案件6310件,“抢单”3251件,指定分案3059件,成功调解2903件。
这是眉山法院发展智慧法院、提升诉讼服务职能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眉山法院创新构建智慧审判模式,大力推进“非接触式”诉讼服务和全流程无纸化办案,持续深化智慧管理机制,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
青神县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办案新模式,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通过“云上法庭”在线调解等线上、线下多种方式,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真正把司法为民落实到法院工作全过程。
天府新区眉山片区人民法庭(视高人民法庭)立足职能定位,积极探索运用数字化手段融入基层社会治理,通过云间App等线上平台,把调解指导、纠纷化解、线上诉讼、普法宣传等司法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
丹棱县被誉为“中国桔橙之乡”。针对桔橙产业纠纷易发多发问题,丹棱县人民法院探索形成首发纠纷马上调、区域纠纷包干调、异地纠纷线上调、疑难纠纷联动调、类型纠纷示范调“五调融合”工作法,有效化解了涉农产品纠纷。相关工作经验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据了解,诉至眉山法院近30%的民商事纠纷通过非诉方式化解在诉前,进入诉讼的民商事案件调撤率达62%。眉山市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创新解纷机制
提升行业纠纷化解成效
走进四川省眉山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眉山医调委”),四周的墙上挂满了群众送来的锦旗。
“这里不仅设置了3个专门调解室,还设立了法官联络、警务、评估、保险理赔、巡回审判等功能室,随时为医患双方提供一站式全过程医疗纠纷调解及理赔服务。”眉山医调委主任杨德荣介绍。
“这件事能顺利解决,真的非常感谢您。”2023年4月11日,与医院达成调解协议后,王某来到眉山医调委,向杨德荣道谢。
据了解,王某第一次手术后金属固定器位置不佳,导致第二次手术,并因此与医院发生医疗纠纷。2023年3月24日,眉山医调委组织专家进行责任评估,认为医院应承担相应责任。评估结果出来后,医患双方对评估意见都表示认可,并达成调解协议,医院一次性赔付患者2万元。
“尽管在调解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看到事情圆满解决,我心里还是充满了成就感。”杨德荣说。眉山医调委在医患双方之间架起了一座平等沟通、协商对话的“桥梁”,让医患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这是多元解纷“眉山模式”在医疗纠纷化解方面的生动实践。如今,在眉山,医疗纠纷调解全程均可以在眉山医调委完成。纠纷开始调解后,调解人员会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取证,并会同赔处中心对调查材料进行分析,形成初步的调解处理意见。调解成功达成协议后,即进入保险理赔程序;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我调解了很多纠纷,该机制能够高效运行的‘法宝’就是与法院的无缝对接。”市医调委特邀调解员王绍明介绍。
“医疗纠纷专业性强、诉赔金额高,且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互相不信任,矛盾极易激化。倘若不及时介入进行疏导沟通,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据樊俊介绍,近年来,眉山中院瞄准医疗纠纷这个矛盾尖锐、化解难度大的“硬骨头”,积极传承发展“枫桥经验”,深入推进医疗纠纷诉源治理,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各方参与、专业调解、司法保障的预防化解医疗纠纷的“保调赔防诉”新机制,实现了医疗纠纷的“一站式”全方位化解。
“保调赔防诉”五个字,释明了“一站式”化解医疗纠纷的关键所在。“保”即全市统保。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确定保险公司作为眉山市医疗责任保险的共保体。该市公立医疗机构总体参保率达77%,提供39亿余元的风险保障。“调”即专业调解。保险经纪公司利用保险佣金设立眉山市医调委,在较远的仁寿县、洪雅县设立工作站,为医患双方免费进行专业化、程序化、标准化的责任评估,配备专业的医学专家库和法学专家库,在公开透明确定医疗责任的基础上进行调解。“赔”即调完即赔。医疗纠纷调解成功后,以调解结果为依据,由参与统保的保险公司快速理赔。三年来,保险公司累计已为该市医疗机构支付理赔款1940万元。“防”即防控风险。医调委通过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术前见证制度,以问题为切入点,向医疗机构发出风险提示函,开展风险防范培训,从源头防止医疗纠纷发生。“诉”即诉调对接。法院建立法官联络制度,建立医疗纠纷委派、委托、邀请调解制度,加强调解成果的司法保护;建立医疗纠纷巡回审判制度,以案释法、以案代训。
四川省仁寿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 摄影 常翔宇
机制运行以来,眉山市实现了“促进社会和谐党委政府满意、快速化解纠纷医疗机构满意、赔款及时到位患方满意、项目持续赢利保险公司满意、诉讼案件减少人民法院满意”的双赢多赢共赢局面。据了解,2020年至2022年年底,眉山医调委登记受理医疗纠纷206件,调解成功179件,调解成功率达86.5%。眉山法院受理的一审医疗纠纷案件年均仅18件。
医疗纠纷化解机制的构建是眉山法院化解行业纠纷的缩影。为解决金融债权纠纷,眉山法院设立了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化解知识产权纠纷,眉山中院与中国(四川)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实现涉眉山的知识产权纠纷“一站式”解决……
眉山法院以民间纠纷等传统领域矛盾纠纷为重点,回应经济社会专业化、行业化发展和新兴业态发展需求,切实加强劳动争议、金融、知识产权、建工、新兴业态、互联网等行业专业领域调解指导工作,主动适应社会矛盾纠纷专业化、行业化、新型化趋势,积极释放专业解纷潜能,建强专业性解纷队伍,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化解在前。目前,眉山市已规范化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56个,每年成功化解行业性矛盾纠纷50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