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区眉山片区,地处成眉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成眉战略性新兴产业功能区,正成为闪耀在四川天府新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核心区的投资热土和发展高地。青龙法庭,正位于天府新区眉山片区的青龙街道。辖区内交通物流发达,共有300余家企业,产业以精细化工、机械电子、现代物流、文旅项目等为主。独特的发展地位、产业的司法需求,赋予了青龙法庭重大使命。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青龙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目标,自觉将法庭工作融入经济发展大局中,打造“青风护企”法治品牌,以法治之“青风”,维护诚信、公平、高效的市场秩序,守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经营。
应企所需
为构筑企业经营风险防火墙“开良方”
“我公司在收到贵院《法律风险提示函》后,立即安排相关业务部门及法务部根据函件中的建议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对存在的风险进行完善和整改,特此复函感谢贵院对我司的关注和提醒。”
这段内容来自方宸公司对法庭的一封复函。方宸公司作为一家现代化高科技涂料企业,近年来在业务扩张的同时,出现大量应收未收货款,部分已超过诉讼时效,给企业造成了不少损失。在审结了一批涉及该公司的买卖合同案件后,法庭庭长李彬思考,“案件虽然审结了,作为案件承办法官,我能够为企业避免再出现此类问题做些什么?”一封量身定制的《法律风险提示函》就此发出。《提示函》中详细梳理了方宸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买卖合同条款不完善、业务人员法律培训不到位、仅有发货单而未订立书面买卖合同等问题,并提出了精准可操作的司法建议,企业也及时进行了整改。
这样的《提示函》,青龙法庭已发出了十余份。辖区多为生产型企业,对外业务来往频繁,但不少企业开展业务时常常只顾着“开单送货”,未兼顾“安全收账”,购货方拖欠货款又演变为“陈年旧账”。《提示函》可谓一剂司法“良方”,在预防资金风险方面给了企业重要助力。
司法“良方”不止一剂。
随着青龙园区企业生产经营的不断扩大,劳动用人需求也逐渐扩大,但却存在社保不合规、特殊员工管理制度缺失等用工问题,辖区内企业和职工常因此类问题陷入诉讼纠纷。青龙法庭及时关注到这一普遍性问题,根据真实案例总结提炼后制作并向企业发送《用工风险清单》,在防范用工风险方面,为企业指明了方向,为企业减少了发展的后顾之忧。
解企所忧
向涉诉企业释放司法“善意”
某合同纠纷一案中,青龙法庭根据原告的诉讼保全申请冻结了被告银行账户的30余万元,但被告表示该账户内的款项是其唯一流动资金,一旦全部用于支付原告的借款,资金链将断裂,无法正常经营。张强强副庭长意识到,此时变更保全财产是较优选择。
可原告却迟迟不愿松口。沟通下发现,原来,双方已经合作多年,近一年双方合作减少,原告怀疑被告在其他公司进货,故开始紧急催款。法官立即与被告核实,被告恍然大悟:
解开误会后,法庭马上变更了保全财产,双方权益均得到了有效保障。
秉持着谦抑、审慎、善意、文明的司法理念,青龙法庭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实现了不少企业由“危”转“活”。
当然,减了“影响”,还要减“诉累”。青龙法庭坚持“快立、快送、快调、快审、快结”的“五快”原则,对简单涉企案件实现当日立、当日送,推行要素式审判,对适宜的案件实行多案联审、批量调解、批量结案,极大提升审判质效。特别是注重实现科技赋能,今年以来线上开庭178次,电子送达565次,切实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当事人少跑路。
念企所盼
多元解纷实现企业权益保障“最优化”
“案案都是营商环境。”为了以最优的方式化解每一个涉企纠纷,青龙法庭大力推动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打出一套“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组合拳”。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支持下,联合辖区司法所等搭建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与法律服务所签订《诉前调解委派调解合作协议》,用好“眉山天府新区黄伟调解工作室”等调解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多元解纷合力。
“法官,原告公司起诉我的款项,发包方都没有向我方付款,而且现在发包方已经提出了工程的质量问题,其中也涉及到原告公司的工程,我公司想反诉,可以吗?”
法官马上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查明了总工程确实存在部分质量问题需要修复,但与原告方负责的工程无关,而被告所谓的反诉,只是拖延时间的手段。
一边是发包人因工程修复问题迟迟未向被告支付工程款,另一边是原告的工程已经完结却迟迟收不到被告的款项,原被告都有难处。承办法官深知,本案若一判了之,原告的工程款不一定能及时拿到手,而被告可能会因此陷入困境。
思考后,法官决定从发包方处寻找突破口,推动被告与发包人进行修复工程协商的同时,要求被告积极筹措资金支付原告工程款。通过承办法官多次调解,原告也看到了被告的诚意,最终双方达成了分期半年支付工程款的调解协议。
工程款调解难,难在原告对款项的高度期盼,难在被告对款项支付的各种拒付借口。法官通过走访,抽丝剥茧,充分关注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反复梳理案情焦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调解方案,才实现了双方权益保障的“最优化”。
此外,为向企业提供更加精准优质的司法服务,深度“把脉”企业面临的法律问题,青龙法庭深入开展送法入园区活动,开展民法典等专题讲座,定期走访了解重点企业司法需求30余次,为企业提出意见建议50余条,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复元气、添动力、强活力,“青风护企”的多点开花,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多企受益。青龙法庭将持续回应辖区企业司法需求,厚植营商环境的法治沃土,擦亮“青风护企”品牌,让法治的“青风”真正吹到企业心坎上,绘就以法护企的更美“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