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县法院
法官手记|用司法温情助“破镜”重圆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06-30 10:42:03 打印 字号: | |

如何把公平与效率抓实抓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公平正义?身处办案一线的法官有经历,有体会,更有责任。

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进行,6月起,眉山中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法官手记“专栏,从一线法官的视角,讲述他们印象深刻的一次审判 、一次执行、一次接访、一次普法……从这些“小”切口、”小“故事里,一起来看看法官们如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青神县法院立案庭庭长鲁春燕


“法官,你不要劝我了,我已经是第二次起诉离婚了,上一次是我主动撤诉的。这一年以来,被告挣的钱仍然不给我,我一个女人,要抚养两个孩子,我实在是没办法了。这次,无论怎么样,我都要离婚……”电话里,乔某激动地对我说,言语激动之处,几度哽咽。


一对原本恩爱的夫妻,因家庭琐事摩擦不断产生隔阂,再加上近两年丈夫因为做生意经营不善,导致对外背负几十万元外债,夫妻之间矛盾冲突不断升级。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丈夫一气之下回到老家青神上班,留下妻子和两个孩子在云南外婆家。

家庭矛盾纠纷,最好的审判方式就是调解。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夫妻俩系自由恋爱结婚,婚后生育了两个可爱的女儿。考虑到原、被告有着良好的调解基础,在向原告初步了解双方的矛盾后,我决定联系被告。“喂,你好。”“你好,请问你是赵某吗?”“是的,你哪位呢?” “你好,我是青神县人民法院的法官……”“嘟嘟嘟嘟……”赵某挂断了电话,电话里传来阵阵忙音。再打、挂机,继续打、无人接听,接着打、关机……


电话联系不上赵某,我们决定到他的住所地进行走访。驱车半小时,我们来到一个小山村,遇到了被告的父母----两位年俞七旬的老人。老人哆嗦着、用颤颤巍巍的声音告诉我们,他们的儿子很久之前就不在这个地方居住了,平时也很少回乡下,儿子在城里买了房子,应该是居住在城里的。老人因为年纪大了,平时都不进城,至于儿子具体居住在哪个小区,他们也讲不清。于是,我再次与原告联系,得知她只来过青神两次,并不清楚小区的名称,只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街道的名称。于是,我们又马不停蹄地来到街道所属的社区,向网格员了解到了赵某所在的小区

来到小区,正值下午4点左右,守门的大爷告诉我们被告刚出去,他是开车的,一般上午在家,建议我们明天上午来。第二天9点,我们再次来到小区,门卫大爷告诉我们,被告一早就出去了。我们正纳闷的,大爷继续叨唠:“也奇了怪,平时他上午都在家里睡觉的。昨天赵某某是10点过回来的,我还告诉他法院工作人员来找过他……”这下,我心里明白了八九分:被告是故意在躲我们,大概率是不想离婚,还有调解和好的希望。但是调解首先要找到人呀,现在被告就是故意躲着我们,怎么办呢?经过商量,我和书记员决定晚上上门堵被告。拿着被告的照片,将赵某的模样印在脑海中。当天晚上8点左右,我们开始了“守门待人”。10点左右,赵某出现在小区门口,我们立刻上前,“赵某”,他看向我们,明白没办法躲避,只好朝我们走来。“来,先看下你妻子的起诉状,然后谈下你的想法……”,被告接过我递过来的材料,眼睛却盯着一旁的树枝,叹息了两声,“我不想离婚,我有两个女儿,我之所以躲避你们,也是这个原因,我也不想和妻子吵架,但是她一天到晚都跟我提钱,我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你躲避能解决问题吗?……”赵某沉默了,我把握机会乘胜追击,开始对原告的诉讼请求进行分析,如果调解不好、法院判决结果的法律分析,两个孩子的归属问题。

“我的婚姻还有挽救的余地吗?”赵某小心翼翼地问我。“我个人觉得还是有的,只要你不放弃,但是我要强调一点,你要拿出你的诚意来!”“什么是我的诚意?”“你妻子的意见是你都很久没有拿钱回家了,孩子的所有开销都是她在负担。你要让你妻子看到你的态度、你的诚意。这样,你准备2万元,先打给你妻子,让她觉得婚姻还是有希望的,行不?” 被告听到这话,表示为难,他表示他也是刚找到工作,暂时还没有这么多钱,可不可以先给1万,剩下的1万元下个月给。于是,我联系上了原告,让她陈述了被告的意见,但原告的态度还是那么坚决。电话中, 我隐约中听到原告旁边有个男子的声音:“你哭什么哭……”,得知是乔某的父亲后,我让她把电话交给父亲接听。电话里,长达1个小时的劝说,乔父同意帮我们做乔某的工作,只要赵某拿出诚意来,他们愿意再给他一次机会。


第二天,赵某向妻子转款1万元。拿着撤诉裁定书,听着乔某在微信上给我发来感谢的语音,我感慨万千,也为自己用“细心”发现夫妻感情并未彻底破裂、用“耐心”在调和夫妻矛盾上锲而不舍、用“爱心”呵护两个孩子家庭的行为而感到欣慰。这一刻,我的心情格外畅快。我深刻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我为自己身为一名人民法官而感到无比自豪。


作为一名民事审判法官,我始终认为法律是有“爱”、有“情”的,这份感情需要我们法官用“细心”去观察、用“耐心”去解释、用“爱心”去呵护。我们不是“办案机器”,我们是有“爱”有“情”的司法勇士,我们要将法律的“爱”和法律的“情”融入到我们的办案过程当中,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度。“案结事了”、“案结了事”,二者天壤之别。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法官是否心怀“大爱”、是否心中有“情”。一次审判,对法官来说,可能只是日常工作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但对于老百姓来说,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另外一种人生。法官,审的不仅是案子,还是别人的人生。

最后,我想用一段话勉励自己:身而为法官,想成为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好法官,请拿出你的诚意来!心中有法亦有情!用心办案,依法审判,借情化纷!



 
责任编辑:市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