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帮扶记二十六]
近日,眉山天府新区北斗镇甘泉村获评全市诉源治理示范村,这是市法院以司法助力为抓手,创新开展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推进基层矛盾纠纷的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的又一成效。
自2021年8月,市法院定点帮扶甘泉村以来,通过安排党员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政策和资金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脱贫户等方式,尤其是充分发挥法院在法律方面的优势,积极做好指引规范、纠纷化解、普法宣传等工作,帮助甘泉村朝着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丽眉山·宜居乡村”目标不断迈进。
由第一书记牵头负责村集体经济项目,发挥司法优势,保障推动项目顺利实施。注册集体经济企业,降低公司运行风险;注册集体经济商标,设计外包装,保护知识产权;规范土地租用合同、用地审批、项目报建等手续,确保了项目合法性;购置机器设备,完善厂房场地设施等建设,引入优质红薯种苗推广;安排红薯种植大户、整治撂荒地600亩集中育种;联系眉山电视台、眉山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扩大产品影响力;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加中国泡菜食品国际博览会等展销活动。
同时,市法院还安排干部帮助甘泉村种养殖户审查生产、销售、建设等合同,提供法律建议60余次;指导全村成立红薯种植、红薯加工产业行业协会,切实维护农户合法权益;编订疫情防控、森林防火、环保卫生、土地撂荒等相关法律责任提示,让群众了解权利义务;制定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规范农村文化市场、加强社会管理和普法、交通安全等多项村规民约。
除第一书记坚持到一线调解矛盾纠纷外,市法院还成立党建结对帮扶工作组,专门确定经验丰富的法官担任纠纷调解指导员,共主持、参与、指导、帮助甘泉村调解邻里关系、交通事故、抚养权、商品交易等矛盾纠纷40多起,绝大部分妥善化解。
同时,引导甘泉村组织成立民间调解组织,让群众的问题先由群众自己处理;安排法官为村组干部授课,传授调解技能和法律知识;规划设计调解室,规范调解程序。同时直接支持资金20多万元,帮助甘泉村修建桥梁、支持脱贫户发展养羊养鸡产业、对脱贫户进行慰问等;针对农村养老难题申报全市重点课题并进行调研。
市法院指导和支持甘泉村建设了眉山天府新区第一个以法治为主题的农村基层治理示范点位——“甘泉村法治广场”;设立法官联系点,公开联系法官姓名、职务、电话,随时接受村民咨询;帮助村民撰写起诉书、提供法律咨询、帮助办理诉讼手续、开展心理辅导、解决户口问题等30多次。
同时,安排干部帮助接待群众,引导其通过合法手段表达诉求;对服刑人员家属、刑满释放人员进行走访,宣传政策法律,疏导负面情绪;对留守、贫困学生开展“微心愿”认领和普法宣传讲座,赠送法律书籍和生活学习用品。
通过以上措施,市法院帮助甘泉村构建起更加完善的纠纷解决体系,不断减少矛盾纠纷,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安康,在市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和市法院联合下发的《关于命名眉山市第三批“诉源治理示范村(社区)的通知”》中,甘泉村等40个村(社区)榜上有名。自2020年以来,全市已评出三批共120个示范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