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洪雅县法院柳江法庭聚焦法治景区建设,着力打造景区公共法律服务新名片,积极推进优质景区法庭建设,促进辖区内旅游经营环境持续向好,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受理涉旅案件逐年下降。
▲《眉山日报》刊登洪雅县法院《聚焦法治景区建设 打造优质景区法庭》经验
织好景区诉讼服务“一张网”
巡回办案点
便民联络点
以柳江法庭为支点,在4个乡镇、3个景管委设立诉讼服务点,在28个村(社区)建立“法官联络点”(巡回办案点),为游客和商户提供优质司法服务。依托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管理平台,建立“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化解平台”,推动镇、村、村民小组三级联动,实现景区诉讼服务网格精准覆盖。坚持涉旅纠纷快调、快立、快审、快结,开通生态旅游“一站式”诉讼服务,大力推行全域立案、全域调解,实现就地调解、就地立案、就地审理。
构建景区纠纷化解“新模式”
走访“黄妈妈调解室”
“诉源治理示范村”授牌
突出党委政府主导,形成“一庭两所一协会”(人民法庭、司法所、派出所以及旅游协会)“联合党委+N”矛盾纠纷多方化解格局。加强与景区管委会、文广旅局、生态环境局等部门的联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互通。推动成立旅游纠纷调解委员会以及景区个人调解工作室,特邀“黄妈妈调解室”协助调解涉旅纠纷,将景区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近三年来,辖区仅有5件涉旅纠纷案件进入诉讼,辖区内3个村(社区)被评为“眉山市诉源治理示范村(社区)”。
打造景区涉旅诉讼“示范点”
联合调解景区租赁合同纠纷
稳妥调处涉旅纠纷
针对疫情期间景区租赁合同纠纷,精心选取一批典型案件,以减少租金、解除合同调整违约金以及达成联营协议等形式妥善化解,示范带动类型案件化解,2022年成功化解同类型案件12件,促进景区旅游经济及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稳妥处理涉管委会、某旅游集团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纠纷等社会关注度较高、具有代表性的涉旅纠纷案件,快审快结因旅游开发引起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等衍生案件。近三年来,辖区内景区无重大涉法涉诉负面舆情,游客满意度高。
用活景区普法宣传“主阵地”
在景区向游客提供法律服务
旅游纠纷诉讼指南
深入推进景区公共法律服务,打造景区石刻、景区游步道等法治文化长廊。节假日及旅游高峰期,在景区人员密集场所设立流动法律咨询台,制作《旅游纠纷诉讼指南》《旅游纠纷诉讼指导手册》,向过往游客、周边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和生态旅游理念,提供法律服务。组建涉旅法律宣传服务队,不定期开展巡回审判,定期对重点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法治培训。近三年来,开展法治讲座、巡回审判等2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提供法律服务3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