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区法院里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没有法袍,却恪守法官的职责和使命,没有专业术语,却用最朴实的语言化解了一个个矛盾纠纷,这支队伍就是彭山区法院的89名人民陪审员。
来自各行各业的他们,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他们将源自基层的经验智慧融入司法,在矛盾纠纷的化解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
张丹,一名来自彭山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普通员工,也是人民陪审员队伍中的一员。三年来,她在陪审工作中始终坚定初心与信念,凭借着对司法工作的一腔热忱、一份责任,积极参与案件审理,密切配合审判工作,有效发挥着陪审员作用,陪审工作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可。
对张丹而言,每一次庭审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一次宝贵的社会阅历。法律专业毕业的她,因为没有参审经验,最初参审案件时也是忐忑不安,但她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经过不断地摸索,她总结出“三点”工作法及时掌握案情:
早一点:每次庭审前,张丹都会提前到法院阅卷,理清案件的事实和矛盾焦点,做到心中有数。她认真阅卷,做笔记,标注法律条款,针对卷宗中的疑问与法官进行探讨。
多一点:在参与庭审时,她沉着冷静、不急不躁,敢于发问。在参与案件合议时,她善于用自己朴素的正义感和对事实的判断,积极参与讨论,发表意见,避免出现“只陪不审”情况。
在参与一起贩毒案件审理时,被告人的辩护人始终主张辩护对象对经手的物品是毒品这件事不知情,在一遍遍反复查看卷宗证据后,张丹发现从犯拿到的毒品仅用卫生纸简单包裹,没有任何包装措施,结合证据细节抽丝剥茧,“不知情”在逻辑上不合理,于是大胆提出疑问,最终“不知情”的说辞未被采纳,张丹的“多想一点、多做一点”为案件审理起到了关键作用。
紧一点:每次庭审后,张丹都会抓紧一切机会积极向主审法官请教,交流案件审理时的细节,把握每一次机会学习法律知识,在一次次经验积累中丰富自己,不断提升参审质效。除此之外,张丹还利用工作之余钻研新出台法律条文,丰富自己的专业能力,为陪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名优秀的陪审员,要有“人民陪审为人民”的思想,也要有“维护公平正义”的理念,张丹始终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自己的陪审宗旨,在每一次陪审时都保持一个公正心。
在一起离婚诉讼案件中,原告丈夫带着孩子诉说与妻子性格不合,无法共同生活,要求离婚。作为同样是女性和母亲的张丹,并没有直接站在被告女性的一方偏袒女性,而是选择了解事实真相,再进行判断。了解到原被告是闪婚,孕有一女,婚后发现女方吸毒几乎变卖了家里所有的物品,经常因为家务琐事和家庭经济开支等问题发生争吵,后女方离家出走,至今再无回家,即使合议庭到社区和戒毒工作站多番寻找,仍无女方音讯。
张丹认为,双方夫妻感情已经彻底破裂,已无和好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最终支持了原告的离婚诉讼请求。
陪审众多案件中,有一类案件是让张丹最为揪心的,那就是涉青少年的犯罪或受害案件。作为一名母亲,她积极为法治手段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献言献策,主动跟随法官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配合法官深入学生中间,用身边案例实事说话,塑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性氛围,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除了送法进校园,张丹还习惯用“拉家常”的方式给身边的家长、孩子宣传法律知识,做法院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做法律的义务“宣传员”,让更多人民群众了解法律,学习法律,敬畏法律。
回顾几年的陪审工作,张丹担负了代表人民群众发表意见的神圣职责,这是人民赋予的权利,也是人民的重托。“人民群众和法院的双向信任,让我深深明白作为一名陪审员的价值所在。”张丹如是说。
在她心中,为人民服务是她的终身职业,维护公平正义是她的初心使命,只要社会需要,她将风雨无阻,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