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县法院
“无袍法官”第20期 | 初为人民陪审员心得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1-10-29 09:04:35 打印 字号: | |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不穿法袍,但端坐于法院审判台与法官一同审判案件;

他们被誉为法院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不穿法袍”的“民间法官”;

他们运用对民风民俗的熟知、贴近群众的天然优势,为法院审判工作带来不一样的视角;

他们

就是人民陪审员 

 

眉山全市法院目前共有人民陪审员596人,每年陪审案件近3000件。

让我们一起听听优秀人民陪审员的体会,看看他们是如何开展陪审工作。

 

我叫梅吉安,是一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三十多年的人民教师,通过严格审核考查程序后,于2019年8月30日被眉山市东坡区人大任命为人民陪审员——“民间法官”。自己的身份又增加了一个,内心感到光荣和自豪,自己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经过岗前的人民陪审员庭审实务培训后,现已参加了一年多的陪审工作,法律法规知识有显的提高,回顾陪审工作有以下一些心得认识:

一、人民法院是最讲道理,彰显公平正义的地方

我未成为人民陪审员前,法院的大门也没有进过,心目中只知道法院是打官司(诉讼)的地方。确实是打官司(诉讼)的地方,但它是当事人在法官的主持下慢慢讲道理,彰显公平正义的地方。所以我们人民陪审员要履职尽责,杜绝“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现象,让每一个司法案件得到公平公正审理和裁判,提高司法公信力。

二、人民法官工作的艰辛和不易

我参加了多次庭审以后,才真切地感受到了人民法官不仅要有扎实的法律方面的知识功底,要有博大的胸襟,要坚持公平正义,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过去在我的心目中法官是那么威严、不可侵犯,令人敬畏。但是现实中,我所看到的是人民法官几乎对每一起案件都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审理完的,都需要两三个小时的举证、质证、陈述等法律程序,在法庭一坐就是整个上午或整个下午,一动不动。我记得在2020年4月21日一件关于工伤保险待遇纠纷的案件,被告有8个,律师有来自江苏的,浙江的,成都的,眉山本地的。从当日下午2点半开始直到晚上近10点30分才结束,审判长为了满足律师们的要求,中间只进行了短暂的休庭,大家连晚饭也没吃,持续时间近8个小时庭审才结束;大家可想这种劳动强度之大,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肯定是不行的,这也是对法官身体素质的一个严峻考验;另外我们的人民法官有时还会被当事人无理指责,通过这些事实我的确感受到人民法官工作的艰辛和不易。

三、人民陪审员要有责任心和耐心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增强司法活动的透明度,提高司法裁判的公信力。法律赋予人民陪审员与法官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等义务,人民陪审员是不穿法袍的“法官”,职责神圣,责任重大。所以我每次参加庭审都认真做好笔记,认真听取双方当事人的举证、质证和陈述。只有人民陪审员的责任心尽到了,对案件事实就不会出现差错,就不会出现对案件错误的裁判;同时人民陪审员在陪审的过程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双方当事人的举证、质证和陈述,这样我们人民陪审员就会很快被当事人的所接受,很快融入到他们的心里,人民陪审员的作用才能得到真正发挥和体现,人民陪审员调解工作才能真正开展和有效实施。

四、人民陪审员要加强学习,提升自身法律素质

要成为一名合格称职的人民陪审员,除了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强烈的正义感和道德感及社会良知外,如果不掌握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就很难对所审理的案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庭审和合议时也难以发表有价值、有针对性的意见,更无法实现在法律框架内与法官思维互补和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依法调解职能。所以我除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外,利用休息时间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知识,认真研读《人民陪审员庭审实务指南》,认真学习《民法典》;经常收看中央电视台所播出的《今日说法》栏目,也从网上搜集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学习,并虚心向经验丰富的优秀陪审员请教和探讨。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珍惜每一次陪审机会,认真向法官学习,认真总结审判案件的工作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的法律素质,这有利于提高陪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我们人民陪审员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法治宣传员,同时也才能更好在自己的教学中向学生宣讲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保证学生的公民权利不受侵害;也为法治东坡故里再上台阶,做出一名人民陪审员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东坡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