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院新闻
观看《正义之星》有感,眉山法院干警这样说...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1-10-11 17:44:54 打印 字号: | |

国庆期间,由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天网》栏目联合制作,全国27个法院参与拍摄的《正义之星》在央视CCTV-12《天网》栏目播出。节目播出后,眉山两级法院干警感触颇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感悟。

眉山中院 行装处 赵亮

马尔顿说: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他们都是平凡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因为他们心怀信仰,用心真诚,是真正能够做到把职业当成事业的人。

扫黑除恶、民事调解、执行兑现、司改攻坚、基层驻守......没有惊天动地,也没有功勋卓越,他们都是我们法院队伍中平凡的一员,我们和他们都从事着同样的工作,他们能做到的,其实我们都能做到,但是我们很多人没有,我们和他们相比,我们缺少了一些什么呢?

中国法治之路历来艰难而曲折,然而总有一些人前赴后继,矢志不渝,砥砺前行,他们称得上燃灯者,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直至把自己燃成一颗永远明亮的星。

赵鑫、王小莉、周春梅、罗光黔、范洪海、杨军、邹碧华、黄志丽、陈辽敏、郭兴利......每一个人都是一颗正义之星,在浩瀚的法治星空,有无数颗这样的星,他们默默闪耀,以其璀璨光芒指引中国法治前行之路!

眉山中院 审监庭 蒋光辉

《正义之星》讲述的是人民法院18位英模法官的故事,他们一个名字就是一颗星,群星璀璨,燃亮正义的天空。这里有出生时的医疗事故造成右手永远缺陷而用左手落槌的王小莉,她虽然身体残疾,但内心阳光,从江苏首位残疾公务员到“江苏省三八红旗手”,再到“全国模范法官”、“全国自强模范”,受习总书记接见,她用实际行动肩负起社会责任和司法担当,为新时代法治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里有燃灯司改的邹碧华,他把生命里的光和热,都交给了他热爱的司法工作,他用生命照亮理想,照亮法治不断完善的一段进程;这里有创建我国第一个环保法庭的罗光黔,他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创新性判决被告人担任护林员充抵罚金,他将恢复性生态理念贯穿始终,为我国绿水青山保驾护航。他们是我们司法战线上的英雄,他们一个名字就是一个故事,虽然他们故事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着追求法律公平正义的理想信念,他们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法治信仰、什么叫为民情怀。

眉山中院 审管办 陈文

 英模教育专题片《正义之星》,为我们展现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法官邹碧华、周春梅、郭兴利等法官的先进事迹,是我们学习的标杆。我们要以他们为楷模,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热情,要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政法干警,要经常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和体检,要做到严格遵纪守法,既要守住底线,廉洁自律,也要同先进典型进行“对照”,要以模范、优秀法官为榜样,守护初心、坚守使命,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学习和弘扬英模精神,争先创优。

眉山中院 民二庭 陈然

近日,我观看了由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新闻局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联合拍摄的六集专题片《正义之星》,该专题片聚焦了邹碧华、周春梅、黄志丽、赵鑫等18位模范法官的先进事迹,讲述了人民法官这一职业为守护公正司法所付出的血汗。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勇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政法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法治社会进程的快慢。正是这样一群人,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坚持公平正义是他们的目标,担当实干是他们的自我要求,他们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法官。他们虽然身处不同的工作岗位,做着不同的工作,面对不同的人民群众,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心系群众,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作为一名政法干警,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做一名合格的法院人,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而正是这些模范法官的先进事迹,给了我极大的启示。我要学习他们对信仰的初心、对群众的耐心,对困难的决心,对事业的恒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将工作做到不平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行动践行一名政法干警的赤子之心。

东坡区法院 刑庭 杨云

最高人民法院与央视《天网》栏目在今年国庆档推出了《正义之星》专题片,在第三集中,燃灯者——邹碧华法官又与我们相见了。

 即使邹碧华已离去许久,但关于他的故事依旧流传。初识邹碧华是他逝世那一天,首先朋友圈出现的是数位律师对他的哀悼,当时我十分好奇,是怎样的一名法官能在逝世后各界哀悼,习总书记对其先进事迹作出了重要批示,极尽哀荣。

 《正义之星》第三集给出了答案,专题片讲述了邹碧华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持续思考、不懈创新、不断工作的过程。不懈创新的初衷源于他对法治的信仰,源于他对法官职业的热爱,对各行各业人民的敬重以及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信任。

影片中他的每一个身影都让我想起,他所推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正因不完美,才需要我们去努力”。和平年代已少有流血牺牲,但邹碧华的为民情怀、他的无私奉献精神,与抛头颅、洒热血有着一脉相承的信念。

 邹碧华曾说:“一个禀赋优异的法官,必须具有鞭辟入里的清晰的办案思路,与透过重重迷雾抓住案件要害所在的敏锐目光。他善于思索,善于总结,善于通过自己所审理的案件,目光犀利地透视到某一个方面问题的共性所在。他还必须是学贯中西,博采众长的博学者。当然,对国家与法律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则是法官的基本条件。”,这段话就是他自身的写照,在我看来这句话的内涵就是一个法官要竭尽所能守护公平正义,这是作为法官的职业价值观。

时值《长津湖》上映期间,一个影评人写到电影结束后等了十几分钟没有彩蛋,走出电影院,看到外面灯火阑珊,高楼林立,热闹非凡,想来,这就是最终的彩蛋。作为一名法官守护公平正义,便是守护了这万家灯火,便是爱国的最好体现。

愿每一位法院人都延续邹碧华精神,向阳而生,星月不息。

彭山区法院 政治部 杨铭扬

“我不能改变世界,但我可能改变周围局部世界,我不能改变周围所有的人,但我能改变周围的一部分人”。许多年过去了,关于邹碧华的演讲仍然很有力量,当然我们也不会忘记,曾经有这样一位战士工作在中国法治建设前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必趋之。”在中国法治建设的道路上,他以身践行,饱满的热情、崇高的理想以及坚定的信仰是他作为法官的誓言。我始终认为,勤奋是可以感动人和带动人的,在他的日历里几乎没有节假日,他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他不仅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而且能始终坚持标准,注重细节,保证工作量的同时也注重工作质量。这是一种敬业精神。在我们的工作中也要做到一丝不苟,亲力亲为,力求精益求精,真正把工作落实到实处,落实到细节。当然我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技能,并将学到的知识积极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只把工作看作是谋生的手段,把职业当成一个“铁碗”,它更是一种使命、是一种社会责任。英模是时代的英雄,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于理想信念,为自己坚持的事业信仰奉献终身,甘当“燃灯者”,“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我们自己。

“改革,一直是一点一点的往前拱的。”这是邹碧华的座右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邹碧华通过自己的不断奋斗,尽心尽力为中国法治建设夯实基础,为中国法治改革添砖加瓦。他具有卓越的创新意识、开阔的眼界和前瞻性的思维,灵活运用科技手段来解决法院工作和管理中的现实难题。2014年7月,上海率先在全国拉开了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大幕,在审判权力运行机制改革中,为了既保证法官依法独立公正审判,又同时防止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对于法院来讲,司法改革无疑是给浑浊中的司法体制注入一剂猛药,它直接促进了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内部流通。以“一点一点往前拱”的信念,敢啃硬骨头,将司法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任何事物的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艰难前行的中国的法治事业,步履阑珊,但我们从不轻言放弃。有光明的地方就会有阴影,在改革的过程中,部分单位曾出现官不作为、官乱作为的现象,有些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对待问题敷衍了事、尸位素餐。这些不作为、乱作为的官员与忠于职守、敢于担当的邹碧华形成了鲜明对照,英雄造时势,邹碧华同志正是照亮法制改革前进方向的一盏明灯,为法制改革指引着方向。

“法官不是审判机器”除了精通法理,做法官更需要同情心。几年前,一位得了白血病的五岁男孩儿被亲生父母所抛弃,爷爷奶奶无法承担高额的医疗费,当时,未成年孩子告亲生父母还未曾有过案例,法院一时难以立案,邹碧华得知此事后,带领法官们开了两天的会,研究法条,决定立案。最终孩子的父亲名下的房产划归孩子作为治疗费,邹碧华为这个孩子点亮了生的希望。司法不仅是威严的,也是有温度的。司法的温度有赖于法官的真诚恻隐、哀矜裁判之心。孔子说:“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在现代司法中,过分强化法官的超然心态容易使得法官忽视人情世故,只追求法律效果,而忽略社会效果。邹碧华心怀人民之疾苦,把握人民司法之精义,善用法的精神解决问题,将人民群众放在首要位置,心怀百姓、服务百姓。

有些人,有些事,总是能勾起思绪,不能自已。邹碧华这三个字,是我既遥远又熟悉的名字,遥远是因为生前素未谋面,熟悉是因为他的思想,他的文字一直影响着我、指引着我,他的事迹,激励着我们更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忠诚敬业、锐意进取,他的精神必将化作我们法院干警前行路上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鞭策者我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扎实的作风,拼搏进取、担当作为,提高服务全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水平,以实际行动再创法治新辉煌。

 


 
责任编辑:市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