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区法院青龙法庭位于眉山市彭山区,地处眉山天府新区北大门,紧邻成都,辖区内共有企业100多户。青龙法庭主要管辖行政区划范围内所有民商事案件,案件主要以合同纠纷、民间借贷、劳动争议为主,也涉及部分家事纠纷。近三年来,法庭年均收案360余件,法官人均办案180余件,服判息诉率98.46%,结案率高,群众满意度好。2017年,青龙法庭一件买卖合同纠纷获四川法院第二届“十佳庭审”。
青龙法庭现有员额法官2人,法官助理1人,均为共产党员。青龙法庭始终坚持司法为民服务理念,站在解决纠纷的前沿阵地,以党建带队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深化“三型法庭”建设,营造和谐稳定营商环境,促进所在工业园区经济稳步高质量发展。
依托科技审判,做优“阳光型”法庭
建设智慧法庭 打造阳光庭审
青龙法庭积极开展智慧法院建设,一方面打造功能齐备的“一站式”诉讼服务窗口,当事人可以通过微法院、调解平台等进行网上立案,立案后可以通过微信、刷卡、转账等方式交费。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科技法庭开庭,整个庭审录音、影像、笔录同步形成,借助庭审直播系统在线实时直播庭审情况,真正做到庭审过程阳光透明,每年在线网络直播案件160余件。
开展巡回审判 加强普法宣传
赡养纠纷类是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案件。为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青龙庭法官主动将法庭搬至社区院坝,以身边人和事给群众带去一堂堂“接地气”的普法课。
在黄大娘与三个子女赡养纠纷案件中,承办法官在详细走访了解案情的基础上,厘清案件事实,找准矛盾焦点,发动村社干部和亲朋好友多次耐心细致地进行调解,打消当事人顾虑,妥善解决黄大娘和三子女诉求,最终黄大娘与三个子女彼此谅解、达成协议,困扰黄大娘多年的家庭矛盾得以妥善解决。
提高少审质量,传递司法温度
女孩饶某的父母离婚后下落不明,无法联系,一直随爷爷生活,由爷爷照顾,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也是爷爷承担。因爷爷不是饶某监护人,在日常生活中诸多不便。为了给饶某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稳定的生活学习环境,爷爷申请变更饶某的监护人为自己。
法庭立案后,为查明案情、详细了解饶某监护的情况,承办法官走访群众数十人,并向村委会、村社主任等多方面详细询问、了解饶某的成长、监护情况。
经过详细的走访调查和庭审查明事实,最终审慎做出饶某由其爷爷监护的判决。案件解决了困扰饶某及其爷爷多年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
护航新区发展,做实“服务型”法庭
公正判决,护企业合法权益
吉龙公司因业务收缩进行经济性裁员,与5名员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公司支付工资和经济补偿金,员工自愿放弃其它主张。解除协议签订后,员工反悔,要求公司向其支付加班工资。
经过开庭审理,法庭最终认定员工与吉龙公司自愿签订的解除协议合法有效,双方应当诚信履约,员工获得补偿款后却要求公司支付加班工资,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故判决驳回诉讼请求。诉后公司法定代表人送来锦旗感谢法官公正判案,保护企业合法权利。
授人以渔, 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民营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更好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青龙法庭坚持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
青龙法庭到彭山新希望公司开展“送法进企业”知识讲座活动。法官围绕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民商事审判原则、合同纠纷概述等方面,通过专业独特的视角和鲜活生动的案例,结合企业自身风险点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法律知识。
该次讲座反响良好,新希望公司参训人员表示,该次讲座对企业加强自身权益保护和守法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切实解决了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法律知识短板。
提升司法效能,做强“效能型”法庭
开展繁简分流和示范诉讼,节约司法成本
为大力推进案件的诉调结合、繁简分流,提升司法效能,青龙法庭选任调处矛盾纠纷经验丰富的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庭审和调解案件,邀请特别调解员参与、见证调解全过程,在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后,由法院及时进行司法确认,实现调解和司法确认的无缝对接。
在商品房买卖合同等涉众涉稳案件中,积极开展示范诉讼,引导业主通过合法的途径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同时加强与企业沟通,向企业提出相关建议,鼓励企业通过协商的方式解除纠纷,化解矛盾。
推行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加强联动调解
2021年4月,青龙法庭联合四川天府新区眉山政法委、青龙街道派出所、个人调解室进行了一场法律知识宣讲、普及活动,青龙街道干部、网格员、村民、工人共计70余人参加活动。
此次宣讲活动宣传了相关法律知识,讲解了多元纠纷化解机制,让老百姓在解决纠纷时能有多元化的途径,让村社干部、网格员在化解纠纷时能有多元化的思路,引导老百姓选择正确有效的方式方法表达诉求,解决问题。
2020年9月徐某骑车不慎将雷某的酒缸撞烂,经民警调解,徐某同意支付赔偿款13000元,欠条出具后徐某迟迟未兑现承诺,雷某起诉至法院。
因徐某体弱多病,常年吃药,还有年迈的父母需要赡养,家里很穷,拿不出多余的钱支付赔偿款。鉴于此,承办法官希望通过调解的方式处理该起纠纷,但多次联系徐某均未果,后辗转多次才找到徐某的母亲,并请她转达来意。
此后承办法官联系村社书记,调解主任等多方协调,反复沟通,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徐某分两次向雷某支付赔偿款5500元,2021年5月徐某付清第二笔赔偿款后,雷某撤诉。至此该起纠纷得以妥善解决,划上圆满的句号。